選對燈光,點亮你的侘寂空間

侘寂之光:為何燈光是侘寂空間的靈魂?

深入淺出:侘寂美學的核心精神

侘寂(Wabi-Sabi)是一種源於日本禪宗的古老美學理念,它超越了單純的設計風格,更是一種深刻的生活哲學 。其核心精神在於從「不完美、不完整、無常」中發現美感,欣賞歲月流逝的痕跡與事物本質的質樸 。這種美學不追求外在的華麗與精準對稱,而是強調內在的寧靜與真實,鼓勵人們放慢腳步,專注於當下,並與自然建立深層連結 。

侘寂美學的本質,在於它不僅僅是一種視覺上的風格,更是一種引導人們如何生活、如何感受世界的哲學。空間中的每一個設計元素,包括燈光,都必須服務於並強化這種哲學。燈光在此不僅僅是提供照明的功能,它更肩負著培養內省、寧靜,以及與自然建立更深層連結的使命。燈光設計的每一個決策,都在營造一種能夠引導居住者放鬆身心、沉澱思緒,並在日常中發現美的氛圍。

選對燈光,點亮你的侘寂空間 -- 西雅圖設計學院

光影對話:燈光如何詮釋侘寂的「不完美之美」

在侘寂空間中,燈光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功能性的照明工具,更是營造氛圍、突顯材質紋理、講述歲月故事的關鍵元素 。侘寂美學欣賞天然材料的質樸與瑕疵,而燈光透過柔和的光線,能溫柔地突顯空間中粗糙的米色牆面、帶有自然紋理的木質家具、或手工陶瓷花瓶上細微的裂痕。這些「不完美」的細節在光線下被輕輕勾勒,而非隱藏,使其成為獨特的美感來源,讓物品散發出獨有的溫度與情感 。

燈光在侘寂空間中,如同一個放大鏡,將時間和歲月在材料上留下的痕跡清晰地呈現出來。侘寂美學的核心在於欣賞「歲月留下的痕跡」、「時間的磨損」和「不完美」。照明設計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能夠「突顯特定特徵或物件」 ,並且「強調自然材料的美感」。例如,洗牆燈技術可以有效突顯石材或大理石牆面的紋理 。透過策略性地運用光線,特別是重點照明或洗牆燈,那些看似不完美的細節,如陶瓷上的裂痕、風化木材的紋理,不僅被照亮,更被賦予了生命,成為空間中獨特且引人注目的焦點。這種光線的運用,將物品的「缺陷」轉化為其獨特故事的一部分,使其從單純的磨損痕跡,昇華為值得珍視的特質。因此,侘寂風格的燈光設計,必須強化材料本身所蘊含的特質與歷史,而非僅僅提供均勻的亮度來掩蓋這些細節。

選對燈光,點亮你的侘寂空間 -- 西雅圖設計學院

擁抱自然:讓陽光成為侘寂空間的主角

引光入室:最大化自然採光的設計巧思

侘寂風格極度重視自然光的引入,將其視為空間生命力的來源,也是與外界自然環境連結的重要橋樑 。設計上應優先考慮大面積的窗戶、天窗或滑動玻璃門,讓陽光能最大程度地灑入室內,營造明亮通透的感受 。為了最大化光線反射,牆面和天花板應選擇淺色、中性色調,如米白、暖灰、泥土色等大地色系 。輕薄、半透明的紗簾或百葉窗也能在保持隱私的同時,讓光線柔和地濾入,避免刺眼直射 。策略性地擺放鏡子,可以反射光線,讓房間看起來更明亮、更寬敞,同時增加空間的深度和光亮度,巧妙地擴展視覺空間 。

自然光在侘寂空間中,如同一個無形卻最有力的裝飾。侘寂美學強調簡約,避免過多的裝飾和雜亂 。當空間減少了實體裝飾品的堆疊,自然光便填補了這個美學上的空缺。陽光透過窗戶灑入,其光影的變化、隨時間的流動,本身就是最豐富、最動態的視覺元素 。這種不斷變化的光線,讓空間在視覺上充滿了生命力,卻不需要任何額外的物質消耗,完美契合了侘寂「少即是多」和「去蕪存菁」的原則。因此,在侘寂風格的室內設計中,建築師和設計師應將引入自然光線的結構(如大面窗戶、開放式佈局)視為最基礎且核心的美學選擇,讓光線本身成為空間中最引人入勝的藝術品。

選對燈光,點亮你的侘寂空間 -- 西雅圖設計學院

光影流轉:創造隨時間變化的自然景致

自然光線的引入,不僅帶來亮度,更營造出溫暖、變化萬千的氛圍 。它能讓空間在一天中呈現不同的光影模式,例如陽光在粗糙牆面上的有機陰影 ,或是透過窗框投射出的幾何圖案,這些都展現了侘寂對「無常」的接納與欣賞。這種隨時間流轉的光影,讓空間充滿生命力與故事感,鼓勵居住者放慢腳步,感受當下的美好,每一次光線的變化都是一場獨特的視覺冥想 。

光影的動態變化,是侘寂美學中「無常之美」的具象化體現。侘寂的核心理念之一,便是接受並欣賞事物的「無常」與「短暫」 。自然光線的變化,從清晨的柔和光暈到正午的明亮光束,再到傍晚的溫暖餘暉,以及隨之產生的不斷變化的陰影圖案 ,都完美地詮釋了這種流動與轉瞬即逝的美。空間並非一成不變的完美場景,而是一個隨著時間不斷演變的畫布。這種光影的動態互動,鼓勵居住者更深入、更有意識地與環境互動,觀察並欣賞這些細微而短暫的美好。它將單純的「觀看」行為,轉化為一種「體驗」時間流動的過程。因此,設計師在規劃侘寂空間時,應有意識地思考自然光在不同時間點與建築元素、材質紋理之間的互動,將這些轉瞬即逝的視覺體驗納入設計考量,而非試圖消除光線的變化性。

選對燈光,點亮你的侘寂空間 -- 西雅圖設計學院

柔和暖意:人工照明的侘寂哲學

色溫選擇:溫暖光線營造寧靜氛圍

在侘寂空間中,人工照明的選擇應以「暖色調」為主,堅決避免過於刺眼或冰冷的白光,因為這會破壞侘寂所追求的溫潤與寧靜感 。建議選擇色溫在2700K至3000K之間的暖白光LED燈泡,這種光線能創造出極致舒適、放鬆、親密的氛圍,尤其適合客廳和臥室等需要休憩與沉澱心靈的空間 。暖光不僅能讓空間顯得更溫暖,也能使膚色看起來更自然、更放鬆,提升整體居住的舒適度 。

色溫的選擇,如同調製情感的畫板。侘寂美學始終致力於培養空間的寧靜、平和與沉思氛圍 。研究顯示,暖色光(2700K-3000K)能夠直接營造出「舒適、溫馨」的氛圍,並有助於「放鬆」 。相較之下,冷色光則常與「活力」、「生動」甚至「臨床」感連結 。因此,在侘寂照明設計中,刻意選擇暖色溫並非僅僅是個人偏好,而是一種強而有力的方法,能夠直接引導出與侘寂體驗核心價值相符的情緒與心理感受。這種光線的選擇,不僅僅是照亮空間,更是在塑造空間的氛圍,培養居住者所需的沉思、靜謐與親密感。這強調了光線如何影響人的情感,使其成為環境設計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選對燈光,點亮你的侘寂空間 -- 西雅圖設計學院

光線層次:環境光、工作光與重點光的巧妙運用

良好的室內照明設計應結合三種基本類型:環境光(Ambient Lighting,提供基礎照明)、工作光(Task Lighting,提供功能性照明)和重點光(Accent Lighting,用於強調),形成多層次的光線佈局,以平衡亮度、創造深度並滿足不同活動需求 。

  • 環境光: 作為空間的基礎照明,提供整體均勻的亮度,可透過吸頂燈、簡約吊燈或隱藏式燈帶實現,並搭配調光器以適應不同時段和心情,提供靈活的光線控制 。

  • 工作光: 為特定活動(如閱讀、烹飪、書寫)提供集中且足夠的亮度,以減少眼睛疲勞。常見光源包括檯燈、櫥櫃下方燈條或吊燈 。

  • 重點光: 用於突顯藝術品、建築特色或天然材質的紋理,例如軌道燈、壁燈或洗牆燈,為空間增添視覺焦點與層次感 。

多層次照明在侘寂空間中,展現了一種「簡約而不簡單」的藝術。侘寂美學強調簡約、極簡和去除視覺上的雜亂,推崇「少即是多」的原則 。然而,有效的照明設計卻明確要求運用多種光源進行「分層」 。這看似矛盾,實則不然。侘寂風格中的「簡約」並非指光源數量少,而是指這些光源必須「不顯眼」且「融入」建築結構。透過間接照明 、隱藏式燈具 ,以及選用天然材質製成、能與環境和諧融合的燈具 ,空間得以在功能上實現複雜的光線層次,同時在視覺上保持簡潔與寧靜。這種設計創造出一個豐富而細膩的照明環境,讓人們更多地感受到光線本身所營造的氛圍,而非燈具的實體存在。這與侘寂美學追求的「發現事物內在和微妙之美」的原則不謀而合。因此,設計師應將重點放在如何將照明巧妙地融入建築與家具之中,讓光線的效果成為空間的主角,而光源本身則保持低調。

選對燈光,點亮你的侘寂空間 -- 西雅圖設計學院

光影藝術:利用柔和陰影增添空間深度

侘寂風格的照明設計不追求全面無影的「完美」亮度,而是巧妙地運用柔和的陰影,為空間增添深度、層次感與立體感 。間接照明 和洗牆燈 是創造這種光影效果的理想選擇。它們能產生均勻的光暈效果,突顯牆面、石材或木材等天然材質的紋理,讓光影本身成為一種流動的藝術元素,為空間注入生命力 。

陰影在侘寂美學中,是「不完美之美」的另一種表達方式。侘寂美學擁抱不完美、不對稱和自然界中有機的形態 。傳統的照明設計往往追求消除陰影,以達到清晰和均勻的照明效果 。然而,侘寂風格的照明設計卻刻意強調「有機的陰影模式」 ,甚至「設計特定的陰影形狀」以增加空間的深度和維度 。這意味著在侘寂的語境下,陰影不再被視為缺陷或需要消除的部分,而是美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元素。它們為空間引入了深度、神秘感和一種短暫的感覺,以一種非均勻、有機的方式突顯了紋理和形態,模仿了自然光線的效果。這種對陰影的接納和有意運用,直接反映了侘寂哲學對不完美和自然界固有不規則性的擁抱,為空間增添了一層豐富的視覺體驗,這是完美無影的照明無法達成的。因此,在侘寂空間的照明設計中,應有意識地納入和操控陰影,以提升空間的視覺和情感層次,而不僅僅是追求亮度。

選對燈光,點亮你的侘寂空間 -- 西雅圖設計學院

樸實之選:侘寂風格燈具的材質與造型

天然材質:木、紙、陶、藤編的溫潤質感

侘寂風格的燈具選擇,應優先考慮天然、未經過度加工的材質,以突顯其原始、質樸的美感和獨特的觸感,這是侘寂美學的基石 。常見且推薦的材質包括:溫潤的木材(如實木、原木)、輕盈通透的紙(如和紙、蠶絲紙)、質樸的陶土(如素燒陶器、陶瓷)、自然編織的竹子與藤編、以及堅實的石材、麻織品等 。這些材質會隨著時間的流逝產生獨特的「歲月感」和「包漿」,與侘寂美學中對時間痕跡的欣賞完美契合,讓燈具本身也成為空間故事的一部分 。

燈具材質的選擇,是「侘寂精神」的實體載體。侘寂美學一貫強調在設計中運用天然、原始、未經精煉且可持續的材料 。這些材料因其固有的不完美性以及隨時間優雅老化的特性而備受珍視 。將這種對材料的重視直接應用於燈具選擇上,便會發現,燈具的材質不僅僅是裝飾,更是體現侘寂哲學的根本。這些天然材料將大自然的精髓帶入室內,其固有的不完美(例如木材的節疤、陶瓷釉面的不均勻、藤編的紋理不規則)以及隨時間產生的優雅老化,都成為燈具美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材質本身便能講述時間、真實與連結土地的故事,使燈具成為侘寂世界的縮影。因此,在選擇侘寂風格的照明時,應更側重於材料的來源、工藝,以及它如何隨時間演變並獲得獨特的品格,而非盲目追求品牌或轉瞬即逝的潮流。這鼓勵了一種更具意識和可持續性的消費方式。

選對燈光,點亮你的侘寂空間 -- 西雅圖設計學院

侘寂風格常用燈具材質與特色

材質類型 常用範例 特色與侘寂精神連結
木材 實木吊燈、原木落地燈、木質壁燈

溫潤樸實,紋理獨特,隨時間產生歲月感。與自然連結,展現其原始美感 。

紙質 和紙燈籠、蠶絲燈具

輕盈通透,光線柔和,營造朦朧美感。強調簡約與自然,手工紙的紋理更具獨特性 。

陶土/陶瓷 素燒陶器檯燈、陶瓷吸頂燈

粗糙質感,不規則形狀,帶有手工痕跡。擁抱不完美,展現大地色系的沉穩 。

藤編/竹編 藤編吊燈、竹藝落地燈

天然編織紋理,透光性佳,營造自然休閒感。手工藝的體現,為空間帶來溫暖與質樸 。

石材/礦物 石材檯燈、洞石壁燈

沉穩厚重,紋理獨特,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強調材料的原始與堅韌,隨時間沉澱韻味 。

亞麻/棉麻 亞麻布藝燈罩

柔軟溫和,自然垂墜感,光線散射均勻。營造舒適放鬆氛圍,強調質樸與生活感 。

手工痕跡:欣賞不完美中的獨特美學

侘寂風格推崇手工製作的物品,認為其獨特的痕跡和不規則性是美的來源。因此,燈具也應選擇帶有明顯手工痕跡、不規則或不對稱特徵的設計 。例如,手工陶器燈罩上不經意的裂痕、編織燈具的獨特紋理,或是木質燈具上保留的天然節疤,這些都被視為獨一無二的藝術品,而非瑕疵。這些「不完美」的細節,讓燈具擁有獨特的故事和歷史,與居住者產生無形的情感連結,賦予空間更深層的意義 。

燈具的「不完美」,正是其「獨特性」和「情感深度」的來源。侘寂美學的核心原則之一,便是在不完美中尋找美感 。同時,它也高度重視手工製作物品及其獨特的特徵 。與追求統一、無瑕的大規模生產產品不同,侘寂風格的燈具,其「瑕疵」——例如陶瓷燈具釉面的不均勻、編織吊燈輕微的不對稱,或是木製底座上可見的工具痕跡——並非缺陷,而是其獨特來源、人類工藝和真實性的「印記」。這些不完美賦予了物品獨特的個性、歷史感,並與空間及其居住者建立了更深層、更個人的連結。它們講述著一個完美無瑕的物品無法表達的故事。因此,在挑選侘寂風格的照明時,應優先選擇那些具有藝術家手作質感、獨一無二的作品,或是那些刻意保留天然不規則性與可見工藝痕跡的產品,而非追求工廠流水線的完美。這鼓勵了對技藝精湛的工匠的支持,並珍視人類的觸感。

選對燈光,點亮你的侘寂空間 -- 西雅圖設計學院

簡約造型:回歸本質的設計語彙

侘寂燈具的造型應極力追求簡約、樸實,避免過於華麗或複雜的裝飾,讓其能夠融入空間的整體氛圍,而非成為視覺上突兀的焦點 。選擇具有有機形狀、柔和線條的燈具,能更好地呼應自然元素,營造出平靜和諧、無壓力的氛圍,讓光線本身成為空間的主角 。

燈具的「隱形美學」,在於其融入而非突兀的存在。侘寂美學強調「簡約與極簡主義」 ,主張「去除不必要的冗餘」 ,並「清除不必要的雜物」 。同時,它也建議燈具應「與房間風格相得益彰」 ,並避免「花俏」或「複雜」的設計 。如果一個燈具過於華麗或視覺上過於搶眼,它便會與簡約的原則相悖,並可能分散人們對整體寧靜氛圍的注意力。理想的侘寂風格燈具,其美感在於它如何無縫且巧妙地融入整體環境,提升氛圍並突顯其他元素(如紋理和天然材料),而不會過度吸引目光。這種設計上的「隱形」特質,使得空間本身——以及其中光線、陰影與天然材料的互動——成為真正的焦點,營造出一種寧靜、不張揚的美感。因此,在選擇侘寂照明時,應優先考慮那些能與現有裝飾和諧融合的燈具,它們應具有柔和的色調、天然的材料和簡約、有機的形態,而非那些意圖成為視覺中心的「宣言式」作品。目標是感受光線的存在,而非僅僅看到燈具本身。

選對燈光,點亮你的侘寂空間 -- 西雅圖設計學院

點亮角落:不同空間的侘寂燈光提案

客廳:營造放鬆與連結的氛圍

客廳作為居家生活的中心,應以多層次的柔和暖光為主,營造溫馨、放鬆且能促進家人朋友交流的氛圍 。可運用一盞簡約的主燈(如吸頂燈或線條流暢的吊燈)提供基礎環境光,搭配由天然材質製成的落地燈 或壁燈作為輔助照明,柔化整體光線並增加空間層次 。選擇有機形狀的吊燈作為視覺焦點,但應避免過於刺眼或複雜的設計 。調光器在此空間尤為重要,可根據不同情境(如閱讀、觀影、聚會)彈性調整亮度與色調 。

客廳的照明設計,是「生活哲學的展演舞台」。客廳被視為一個公共空間 ,也是主要的放鬆區域 。侘寂美學強調放慢步調、培養正念,並促進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光線直接影響著情緒和活動。柔和、分層的照明鼓勵人們在此流連,從事安靜的活動。在侘寂風格的客廳中,照明超越了單純的美學功能;它積極地促進了所期望的生活方式。精心策劃的柔和、分層照明鼓勵居住者放慢腳步,進行有意義的對話,或僅僅享受安靜的沉思。它創造了一個環境,讓不完美物品(如帶有歲月痕跡的家具或手工藝品)的故事 能夠在輕鬆的氛圍中被欣賞,從而加深與空間本身以及與共享空間的人的連結。照明成為「慢生活」哲學的積極參與者。因此,客廳的照明選擇應優先考慮營造一個誘人、沉思的「避風港」,巧妙地引導社交互動和個人反思,使其真正體現侘寂的精髓。

選對燈光,點亮你的侘寂空間 -- 西雅圖設計學院

餐廳:營造溫馨用餐與沉思空間

餐廳是家人朋友共享美食、交流情感的重要場域,燈光設計應著重於營造溫馨、舒適且能促進交流的氛圍 。用餐區的照明應以暖黃光或自然光為主,色溫約在3000K-4000K之間,以提供長期穩定的照明,避免過高的色溫帶來冰冷感 。桌面照明是必須的,可透過投射型燈具將視線焦點集中在美味餐點上,同時應避免燈光直射造成刺眼,可選用防眩設計的燈具讓光源更柔和舒服 。

在侘寂風格的餐廳中,燈具的選擇應優先考慮天然材質,如木材、紙質、陶土或藤編製成的吊燈 。這些材質不僅能帶來溫潤樸實的質感,其不規則或手工痕跡更能突顯侘寂美學的「不完美之美」 。餐桌上方懸掛一盞由天然材質製成的吊燈,不僅能提供重點照明,更能成為空間的視覺焦點,營造出靜謐而有故事感的用餐氛圍 。

此外,應盡可能引入自然光,透過大窗戶或開放式結構讓光線自由流通,營造溫暖、舒適的氛圍 。搭配簡約的孤枝、手工陶製花瓶或小型盆栽等自然元素,在柔和光線下,進一步突顯自然與生命的流動性,讓空間更加生動有機 。

選對燈光,點亮你的侘寂空間 -- 西雅圖設計學院

臥室:打造靜謐安穩的休憩之所

臥室是休息與睡眠的私人空間,燈光設計應以舒適、放鬆、助眠為主要目的,避免任何可能干擾情緒的過亮或過冷光源 。建議使用2700K-3000K的極暖白光,搭配具備調光功能的燈具,讓亮度可隨情境(如睡前閱讀、夜間起身)彈性調整,幫助身心放鬆、提升睡眠品質 。除主燈外,床頭燈、壁燈等局部照明能提供方便閱讀或夜間起身的柔和光線 。隱藏式燈帶(藏燈)可巧妙修飾天花板線條,提供半邊間接照明,營造無壓力的靜謐感 。

臥室照明是「內心平靜的催化劑」。侘寂美學的核心在於營造寧靜、平和的氛圍,鼓勵內省與放鬆 。臥室作為個人休憩的場所,其照明設計直接影響著居住者的情緒和睡眠品質 。暖色調、可調光的柔和光線,能夠創造一個溫暖、舒適的環境,幫助身心放鬆,促進深度睡眠。這種光線環境不僅是為了視覺上的舒適,更是為了心理上的平靜。它讓臥室成為一個真正的避風港,遠離外界的喧囂與壓力,使居住者能夠在其中找到內心的安穩與平衡。因此,臥室的照明設計應超越單純的功能性,而專注於營造一個能夠滋養心靈、促進身心健康的療癒空間,讓光線成為引導人們進入平靜狀態的無聲引導者。

選對燈光,點亮你的侘寂空間 -- 西雅圖設計學院

書房/工作區:專注與效率的平衡光線

書房或工作區需要清晰、穩定的照明以支持長時間閱讀與電腦作業 。色溫選擇上,可考慮使用4000K-5000K的中性白光或冷白光,有助於集中精神 。桌燈挑選具護眼設計的LED檯燈,避免頻閃與藍光問題,並確保燈光從左前方(對右撇子而言)或右前方(對左撇子)照射,避免陰影干擾 。

然而,在侘寂風格的書房或工作區中,雖然需要功能性的照明來確保工作效率,但仍應努力將其與整體侘寂氛圍相融合。這意味著,基礎的環境光仍可維持暖色調,而功能性較強的冷白光則可集中於工作區域,並可考慮使用可調色溫的智能燈具,在工作時調整為中性光,而在休息時則切換回溫暖的氛圍光 。這種靈活的調整,能夠在滿足實用需求的同時,不犧牲侘寂風格所追求的整體寧靜與和諧。

選對燈光,點亮你的侘寂空間 -- 西雅圖設計學院

廚房與浴室:安全與美感的實用照明

廚房需要足夠亮度以確保料理過程的清晰與安全,且照明應避免投影在操作區域 。色溫建議使用4000K以上的自然白光至冷白光,提供清晰視覺 。重點照明可設計於流理台、瓦斯爐或中島,常見如軌道燈、櫥櫃下燈條 。浴室燈光應充足並強調安全性,例如使用防水、防霧的燈具 。在侘寂風格的廚房和浴室中,雖然功能性是首要考量,但仍可透過選用天然材質的燈具(如石材洗手台搭配木製櫃子和陶瓷瓷磚 ),以及柔和的間接照明來營造溫暖感,平衡冷白光可能帶來的冰冷感 。

選對燈光,點亮你的侘寂空間 -- 西雅圖設計學院

結論與建議

選對燈光,是點亮侘寂空間的關鍵。侘寂美學不僅是一種設計風格,更是一種生活哲學,它鼓勵人們在不完美中尋找美,欣賞歲月的痕跡,並與自然建立深層連結。燈光在其中扮演著核心角色,它不僅提供照明,更透過光影的對話,詮釋了侘寂的「不完美之美」,並藉由自然光的引入與人工照明的巧妙運用,將「無常之美」具象化,成為空間中無形卻最有力的裝飾。

要成功打造一個充滿侘寂精神的空間,燈光設計應遵循以下核心原則:

  1. 最大化自然光: 透過大面積窗戶、天窗和策略性擺放鏡子,引導充足的自然光線進入室內,讓光影的流轉成為空間的動態藝術。

  2. 擁抱柔和暖光: 人工照明應以2700K-3000K的暖色調為主,營造舒適、放鬆、親密的氛圍,特別是在客廳和臥室等休憩空間。色溫的選擇直接影響空間的情感共鳴。

  3. 運用多層次照明: 結合環境光、工作光和重點光,並巧妙運用間接照明和洗牆燈,創造豐富的光影層次,突顯天然材質的紋理,同時利用柔和的陰影增添空間深度。這是一種「簡約而不簡單」的藝術,讓光線本身成為主角,而光源則融入背景。

  4. 選擇天然材質燈具: 優先考慮木、紙、陶、藤編、石材等天然材質製成的燈具,它們不僅帶來溫潤質感,更因其獨特的手工痕跡和隨時間產生的歲月感,成為「侘寂精神」的實體載體。燈具的「不完美」正是其「獨特性」和「情感深度」的來源。

  5. 追求簡約融入的造型: 燈具造型應樸實無華,避免過於複雜或突兀的設計,讓其能無縫融入整體空間,發揮「隱形美學」,讓光線本身而非燈具成為視覺焦點。

  6. 平衡功能與美學: 在書房、廚房等功能性空間,可在滿足清晰照明需求的前提下,透過可調色溫燈具或局部冷白光,與整體暖色調氛圍取得平衡。

透過這些照明技巧,您的侘寂空間將不僅僅是視覺上的美感呈現,更是一個能夠滋養心靈、引導人們放慢腳步、感受生活本質的寧靜致遠之所。

選對燈光,點亮你的侘寂空間 -- 西雅圖設計學院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