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訊爆炸、節奏飛快的當代,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渴望一個能讓心靈沉澱的空間。家,不再僅僅是居住的場所,而是遠離日常喧囂的「心靈聖殿」,一個能夠促進內心幸福與平和的避風港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Japandi風格應運而生,它並非稍縱即逝的潮流,而是一種深刻回應現代生活需求的設計哲學。
Japandi,這個由「Japanese」(日式)與「Scandinavian」(斯堪地那維亞)結合而成的詞彙,完美地描繪了一種跨越文化的美學融合。它的靈魂,源自兩種看似遙遠卻精神相通的哲學:
日本的「侘寂」(Wabi-Sabi):這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東方美學觀,它教我們欣賞事物的「不完美、非永存與未完成」之美 。侘寂之美,存在於一只帶有微小缺角的陶杯、一塊紋理斑駁的舊木板,或是任何經由時間與使用所留下獨一無二痕跡的物件上 。它不追求完美無瑕,而是擁抱自然、真實與歲月流轉的詩意。
斯堪地那維亞的「Hygge」:這個溫暖的丹麥詞彙,難以用單一詞語精準翻譯,它描述的是一種溫馨、舒適、滿足的氛圍與心境 。Hygge是冬日壁爐旁的溫暖火光、是與三五好友共享一杯熱茶的愜意時光、是裹在柔軟毛毯中的安全感 。它關乎於在簡單的日常中創造喜悅與連結感。
當侘寂的靜謐簡約,遇見Hygge的溫暖舒適,Japandi風格便誕生了。它汲取了日式設計的精緻、自然與機能性,同時注入了北歐風格的明亮、溫馨與人性化。最終呈現的,是一個既有東方禪意的寧靜致遠,又不失北方陽光般溫暖煦人的空間。這不僅僅是兩種風格的疊加,而是在深層價值觀上的共鳴——對自然材質的崇尚、對簡潔生活的嚮往,以及對「家」作為心靈歸宿的共同理解。
要真正掌握Japandi風格,我們必須先從其哲學核心開始。它不僅僅是視覺上的模仿,而是一種內在心態的體現。Japandi的靈魂,在於「侘寂」與「Hygge」這兩種哲學的完美協同。它們看似不同,卻在對抗現代消費文化、崇尚真實與活在當下的層面上找到了深刻的共同點 。
這種風格的興起,可以視為對現代生活焦慮的一種溫柔回應。在一個追求效率與完美的社會中,家成為了我們卸下防備、尋求慰藉的場所 。Japandi風格的設計,正是一種療癒性的環境塑造。一方面,「侘寂」美學教會我們欣賞不完美,讓我們從必須維持「完美無瑕」的壓力中解放出來。一件有著修補痕跡(如日本金繼工藝 Kintsugi)的器物,或是一張帶有自然節點的木桌,它們所承載的故事與歲月感,遠比工業化生產的完美品更具溫度與靈魂 。這份對「缺陷美」的接納,能極大地舒緩我們內心的緊繃。
另一方面,「Hygge」則為這個以簡約為基調的空間注入了不可或缺的「人性溫度」。它提醒我們,家是為了「生活」而存在,舒適與幸福感是首要之務 。柔軟的織品、溫暖的燈光、帶來愉悅感的個人收藏,這些元素讓極簡的空間變得溫馨宜人,充滿了歡迎回家的擁抱感。
因此,打造Japandi客廳的第一步,是心態的轉變:不再追求一個如樣品屋般冰冷的「完美」空間,而是創造一個能夠接納生活痕跡、充滿個人故事、並在每個細節中都能感受到舒適與暖意的「家」。侘寂提供了簡約、師法自然的骨架,而Hygge則為其填入了溫暖、舒適的血肉,兩者結合,才構成了一個完整而有生命力的Japandi空間。
在Japandi風格中,「少即是多」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它蘊含著深刻的日本哲學——「間」(Ma)的概念。這裡的「留白」,遠不止是「空著的牆面或地板」,它是一種被刻意創造出來的、具有積極意義的空間 。如同樂譜中的休止符,正是這些「間」的存在,才讓音符得以悠揚;空間中的留白,也正是賦予物件形體與意義、讓整個空間得以「呼吸」的關鍵 。
一個成功的Japandi客廳,必然是整潔、無雜物的 。但其目標並非創造一個空洞、冷峻的環境,而是透過精心的「策展」,為心靈騰出一個清晰、寧靜的場域。當我們移除不必要的視覺干擾,留下來的每一件家具、每一件飾品,其自身的美感與重要性便會被凸顯出來 。這要求我們對家中的物品進行審慎的思考與選擇,並搭配高效的收納方案,將雜物隱藏起來,保持檯面與空間的流暢線條 。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留白」的雙重性:它既是減法,也是加法。減去的是雜亂與干擾,增加的則是寧靜、專注與空間感。在西方極簡主義中,焦點常在於「移除了什麼」;而在Japandi的哲學裡,焦點同樣在於「留下了什麼」,以及「留白」本身所創造的氛圍。這片刻意為之的「虛空」,是畫布,是背景,它讓光影有嬉戲的舞台,讓空氣有流通的路徑,最終讓居住者的心靈也獲得一片沉澱的淨土。因此,學習欣賞並運用留白,是將客廳從「堆滿物品的房間」提升為「安放身心的空間」之必經之路。
色彩是空間的靈魂,它無聲地影響著我們的情緒與對空間的感知。Japandi風格的調色盤,猶如從大地與自然中萃取而來,其核心在於創造一個「平靜且舒緩」的氛圍 。
基調:溫暖的中性色 Japandi客廳的基礎色調,建立在一系列溫暖、柔和且飽和度低的中性色之上。這包括了各種層次的白色(如灰白、米白)、柔和的米色、燕麥色、灰褐色以及淺灰色 。這些色彩如同畫布的底色,純淨而包容,能有效地反射自然光,讓空間感覺更開闊、明亮 。選擇這些顏色作為牆面、地板或大型家具(如沙發)的主色,可以立即為空間奠定寧靜、和諧的基調。
對比:深色的點睛之筆 然而,一個完全由淺色構成的空間容易顯得平淡乏味。Japandi風格的精髓之一,就在於巧妙地運用對比色來增加深度與視覺焦點。黑色、深炭灰色或深色木材(如胡桃木)是理想的選擇 。這些深色元素通常以小面積、高質感的形式出現,例如沙發的椅腳、燈具的框架、畫框、或是單一一件深色的邊櫃。它們如同書法中的墨點,能瞬間收緊視覺,為輕盈的空間注入一份沉穩與安定感,形成一種微妙的平衡。
點綴:自然的輔助色 在奠定了「淺色基調」與「深色對比」的框架後,可以引入少量源自自然的輔助色來增添生氣。這些顏色同樣保持著低飽和度的特質,如鼠尾草綠、橄欖綠、陶土色、或是帶有灰調的寧靜藍 。這些色彩可以透過抱枕、蓋毯、花器或藝術品等小物件來呈現,它們與中性的背景和諧共存,為空間帶來一絲自然的氣息,卻不破壞整體的寧靜感。
Japandi的色彩策略,不僅僅是美學選擇,更是一種心理學與空間學的應用。淺色擴大空間、安撫情緒;深色提供穩定、定義輪廓;自然色則注入生命力。三者之間的精妙平衡,共同譜寫出一首和諧、溫潤且富有層次的空間詩篇。
如果說色彩是Japandi的表情,那麼材質就是它的肌理與骨骼。Japandi風格極度崇尚使用天然、永續且高品質的材料,它們不僅帶來視覺上的美感,更提供了豐富的觸覺體驗,讓家成為一個可以被「感知」的空間 。
木材的二重奏 木材是Japandi風格中無可爭議的主角。其獨特之處在於對不同色調木材的融合運用,這本身就是一場關於風格融合的敘事 。
淺色木材:如橡木、白蠟木、樺木,它們色澤明亮、紋理細膩,帶有典型的斯堪地那維亞風格的清爽與溫暖感,常用於地板、餐桌或部分家具主體 。
深色木材:如胡桃木、柚木,或是經過特殊工藝處理的木材,如日本傳統的「燒杉板」(Yakisugi),它們色澤沉穩、質感豐富,帶有日式美學的內斂與侘寂感 。
Japandi客廳的魅力,正在於這兩種木材的對話。一個淺橡木色的電視櫃,搭配一張深胡桃木色的扶手椅;或是在淺色木地板上,擺放一件帶有風化痕跡的深色老木凳。這種明與暗、光滑與質樸的對比,不僅創造了視覺上的層次感,更在物理層面上演繹了北歐Hygge與日本Wabi-Sabi的結合。這不僅僅是混搭,而是一種有意識的、講述風格故事的設計手法。
豐富的自然材質 除了木材,Japandi的材質庫還包括了多種能增添溫暖與質感的天然元素 。
石材:如板岩、大理石,可用於地面、壁爐或桌面,帶來沉穩、原始的觸感。
竹、藤:這些輕盈而堅韌的材質,常用於燈罩、屏風、收納籃或椅子上,為空間注入一絲東方禪意與手工藝感 。
紙:經典的日式紙燈籠(Akari)或障子門(Shoji),能過濾出最柔和的光線,營造朦朧的美感 。
天然織品:棉、麻、羊毛是Japandi織品的主角。亞麻的自然褶皺、羊毛的厚實溫暖、純棉的親膚舒適,它們以窗簾、地毯、沙發套、抱枕等形式,為簡約的空間增添了不可或缺的柔軟與觸感 。
在Japandi客廳中,選擇材料就像是在譜曲。透過不同材質的交織與對比,我們創造出一個不僅「好看」,更能讓人從心底感到舒適、寧靜與歸屬的空間。
在Japandi風格中,自然採光永遠是空間的靈魂,光線不僅僅是為了照明,它本身就是一種設計元素,被用來雕塑空間、營造氛圍、喚醒材質的生命力。對光影的精妙運用,是Japandi客廳能否營造出「寧靜而溫暖」氛圍的決定性因素。
擁抱自然光 Japandi風格繼承了北歐與日式設計對自然光的共同熱愛 。北歐地區因日照時間短而格外珍惜陽光,日式傳統建築則善於利用光影變化創造幽玄之美。因此,最大化地引入自然光是首要原則。
大面積開窗:盡可能保持窗戶的開闊,避免厚重、繁複的窗飾 。
輕薄透光的窗簾:選擇白色、米色的紗簾、棉麻簾,或是日式的斑馬簾、蜂巢簾 。它們的作用不是阻擋光線,而是將其柔化、過濾,讓灑入室內的光線變得溫柔而瀰漫,同時保留隱私。
營造層次感的人工照明 當夜幕降臨,人工照明便接管了營造Hygge氛圍的重任。Japandi風格極力避免使用單一、刺眼的中央頂燈,這種照明方式會讓空間變得平坦而缺乏情調。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分層佈光」的策略,透過多個光源的組合,創造出溫暖、舒適、富有層次的光環境 。
主體照明:可以是一盞懸掛在客廳中央或茶几上方的造型吊燈,例如經典的紙燈籠吊燈,它能提供柔和的基礎光 。
功能性照明:在沙發旁或閱讀角落設置一盞立燈或檯燈,提供局部集中的光線,滿足閱讀等特定需求 。
氛圍照明:這是營造Hygge感的關鍵。在邊櫃、層架上放置幾盞小型桌燈,或是在角落點燃幾支蠟燭,它們搖曳的微光能瞬間為空間注入溫暖與浪漫的氣息 。
在Japandi的光影哲學中,光與影是共生的。它不追求消除所有陰影,而是欣賞光影交錯所帶來的深度與立體感。溫暖、柔和、有層次的光線,能讓天然材質的紋理更加突出,讓空間的輪廓更加柔和,最終將客廳包裹在一片寧靜、安心的光暈之中。
在Japandi客廳中,家具不僅僅是填充空間的物件,它們是經過深思熟慮後被挑選出來的、兼具美學與功能的「生活道具」。其挑選原則緊扣著「實用性」、「簡潔線條」、「高品質工藝」與「永恆設計」這幾個核心 。
低矮輪廓:與大地連結 一個極具辨識度的Japandi特徵,便是偏愛使用「低矮輪廓」(low-profile)的家具 。無論是沙發、咖啡桌、電視櫃還是邊櫃,它們的設計往往更貼近地面。這種設計深受日本傳統起居文化的影響,榻榻米、矮桌、坐墊等都體現了與大地更親近的生活方式 。
選擇低矮家具並非僅僅是風格上的偏好,它能帶來多重實際益處。首先,它在視覺上降低了空間的重心,創造出一種更穩定、更踏實的感覺,有助於營造寧靜、沉穩的氛圍。這種姿態本身就在鼓勵一種更放鬆、更緩慢的生活節奏。其次,低矮的家具能在其上方留出更多的垂直空間,也就是我們之前提到的「間」(Ma),這使得天花板感覺更高,整個空間更顯開闊、通透,光線也能更自由地流動 。
簡潔線條與永恆品質 Japandi風格的家具摒棄了所有不必要的裝飾與繁複的雕刻,回歸到最純粹的線條與形式 。流暢的直線、柔和的圓弧,構成了家具的基本語言。這種簡潔性不僅帶來了視覺上的寧靜,也確保了設計的永恆性。
Japandi鼓勵「重質不重量」的消費觀 。與其追逐短暫的流行趨勢,不如投資於幾件由高品質天然材料製成、工藝精湛的家具 。一張做工精良的實木桌、一把結構穩固的經典設計椅,它們不僅能長久地陪伴你,其本身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沉澱出獨特的侘寂之美,成為家中故事的一部分。
總而言之,Japandi的家具選擇是一場關於功能、形式與哲學的綜合考量。透過低矮、簡潔、高品質的家具,我們不僅塑造了空間的樣貌,更在潛移默化中引導了一種更接地氣、更寧靜、更注重本質的生活方式。
如果說極簡的輪廓與留白是Japandi風格的骨架,那麼豐富的織品與紋理就是賦予其溫暖與靈魂的血肉。一個成功的Japandi空間,絕不會因為簡約而顯得冰冷或貧瘠,其秘訣就在於對「觸覺」的細膩營造。透過織品的層疊,我們能輕易地將Hygge的舒適溫馨感,織入Wabi-Sabi的簡素畫布中 。
紋理對比的藝術 Japandi風格的織品運用,其核心在於「紋理對比」(textural contrast)。這是在視覺與觸覺上創造深度與趣味性的高效手法。試想以下組合:
一張表面光滑的淺木色沙發邊几,旁邊的地板上鋪著一張由粗糙黃麻編織而成的地毯。
一張觸感平滑的亞麻沙發上,隨意地搭著一條有著粗大針織紋理的羊毛蓋毯。
一個線條簡潔的皮質坐墊,旁邊放著一個柔軟蓬鬆的棉質抱枕。
這種光滑與粗糙、細膩與質樸、柔軟與硬朗之間的對比,能極大地豐富空間的層次感。它讓眼睛有細節可以停留,讓肌膚有變化可以感受,從而打破了單一材質可能帶來的單調感,讓整個空間在簡約之中顯得飽滿而有趣 。
天然織品的溫柔擁抱 在材質選擇上,Japandi毫不意外地偏愛天然織品。它們不僅環保、透氣,其本身不完美的自然質感也完美契合了侘寂美學 。
亞麻(Linen):以其自然的褶皺、優雅的垂墜感和透氣性而備受青睞,常用於窗簾、沙發套和抱枕。
羊毛(Wool):厚實、溫暖的羊毛蓋毯或地毯是營造Hygge氛圍的標誌性單品,尤其在寒冷的季節,能帶來無與倫比的舒適感 。
棉(Cotton):純棉的親膚與柔軟,使其成為抱枕、坐墊和輕薄蓋毯的理想選擇。
黃麻、海草(Jute, Seagrass):這些材質製成的地毯,以其質樸的紋理和大地色系,為空間帶來一絲鄉村氣息與自然感 。
透過這些溫暖織品的精心搭配與層疊,我們不僅僅是在裝飾空間,更是在創造一個充滿邀請感的環境。它們無聲地傳達著「請坐下、請放鬆、請感受」的訊息,讓Japandi客廳真正成為一個可以讓人卸下疲憊、享受片刻寧靜的溫柔鄉。
在與自然緊密連結的Japandi哲學中,綠色植物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們如同空間中的生命點睛,為靜謐的環境注入一絲生機與活力 。然而,Japandi風格的植栽佈置,並非追求打造一個枝繁葉茂的室內叢林,而是更傾向於一種精挑細選、富有雕塑感的策展式佈置 。
植物即是雕塑 Japandi的植栽美學,深受日本傳統花道(Ikebana)的影響,強調線條、姿態與空間的關係 ,植物被視為一件「活的藝術品」。選擇植物時,除了考慮其生長習性,更應關注其「形態之美」。
姿態優雅的單株植物:一棵高挑的琴葉榕(Fiddle-Leaf Fig)、姿態獨特的龜背芋(Monstera),或是線條簡潔的虎尾蘭(Snake Plant),它們以其獨特的葉形和結構感,本身就是一件引人注目的雕塑 。
一枝一葉的禪意:有時,無需一整盆植物。在一個質樸的陶瓷花瓶中,插入一兩枝姿態優美的枯枝、尤加利葉或是一枝含苞待放的花朵,便能營造出充滿侘寂禪意的畫面 。
微型的自然景觀:一盆精心養護的盆景(Bonsai),將大自然的縮影帶入室內,是極具代表性的日式元素,能為空間增添一份寧靜與雋永的氣質 。
恰如其分的點綴 在佈置上,Japandi的植物講求「少而精」。通常,在客廳的某個角落、邊櫃上或窗邊,放置一兩盆精心挑選的植物即可。重點在於讓植物與周圍的「留白」形成和諧的對話。植物的有機形態,能柔化空間中較為硬朗的直線條;其自然的綠色,則能在中性色調的背景中脫穎而出,成為溫和的視覺焦點。
花器的選擇同樣重要。應選擇造型簡潔、材質質樸的花盆,如陶土、水泥或啞光陶瓷,避免過於花俏或亮面的設計,以確保焦點始終在植物本身 。
透過這種雕塑般的植栽佈置,我們不僅僅是將自然帶入室內,更是以一種充滿敬意與審美的方式,讓生命的姿態成為空間中最動人的一筆。
在一個強調「留白」與「簡約」的Japandi客廳中,飾品的角色變得格外重要。它們不再是為了填補空白而存在,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後,被賦予了特殊意義的「精華」。Japandi的飾物之道,完美地調和了北歐的實用主義與侘寂對「有故事的舊物」的珍視 。
策展式陳列:重質不重量 Japandi的裝飾原則是「策展」而非「堆砌」。每一件被展示出來的物品,都應該滿足以下兩個條件之一:具有實用功能,或承載著深刻的個人情感與意義 。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對物品進行嚴格的篩選,拋棄那些僅僅為了裝飾而購買的、缺乏靈魂的量產商品。
功能性飾品:例如,一個手工編織的藤籃,既是美麗的裝飾,也可用於收納毯子或雜誌 ;一套質樸的陶瓷茶具,既可待客,也自成一道風景;一盞造型獨特的檯燈,既提供照明,也點亮了空間的藝術感。
情感性飾品:這可能是一次旅行帶回的手工藝品、一本被反覆閱讀的舊書、家人傳承下來的小物件,或是一幅朋友創作的畫。這些物品因為與你的生命經驗相連,而擁有了獨一無二的價值。它們的存在,讓家成為你個人故事的載體,充滿了真實的人情味 。
擁抱不完美的手作之美 Japandi尤其偏愛帶有手作痕跡的飾品。一只由陶藝家手工拉坯、上釉的杯子,其釉色可能不均、形狀可能微小不對稱,但正是這些「不完美」,賦予了它生命力與獨特性 。這種對手工藝的欣賞,是對抗冰冷的工業化生產的一種姿態,也是侘寂精神的直接體現。
因此,在佈置Japandi客廳時,請將你的層架或邊桌視為一個小型的個人展覽館。用幾件真正能觸動你心弦的物品,來代替十幾件無關緊要的擺設。這樣的空間,不僅在視覺上更為寧靜、有序,在情感上也將變得更加豐富和深刻。你的家,將因此成為一部只屬於你的、安靜的自傳。
如果說前面九個關鍵是構成Japandi風格的音符,那麼「對比」就是將這些音符譜寫成和諧樂章的指揮。真正掌握Japandi精髓的空間,其魅力往往不在於單一元素的完美,而在於多重「對比」之間所創造的動態平衡。這種平衡,賦予了空間深度、活力與永不乏味的視覺張力,是Japandi風格的靈魂所在。
一個成熟的Japandi客廳,巧妙地在以下幾個維度上玩味對比:
明與暗的對比:這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對比。以溫暖的淺色中性調(如米白、淺灰)為基底,策略性地引入深色元素(如黑色金屬件、深胡桃木家具)作為視覺錨點。光明與黑暗的交織,如同陰陽相生,讓空間既輕盈又沉穩 。
滑與糙的對比:材質上的對比能帶來豐富的觸覺想像。一件線條流暢、打磨光滑的木製家具,搭配一張紋理粗獷的天然纖維地毯;一面平整的牆壁,襯托著一只表面帶有顆粒感的陶器。這種觸感上的變化,讓簡約的空間充滿了值得細品的層次 。
直與曲的對比:Japandi的家具和空間結構多以簡潔的直線條為主,這帶來了秩序感與寧靜感。然而,為了避免空間過於僵硬,需要適時地引入曲線和有機形態來柔化。這可以是一張圓形的咖啡桌、一個弧形的沙發靠背、一盞圓潤的吊燈,或是一道優雅的拱門。直線的理性與曲線的感性相互調和,達到剛柔並濟的美感 。
新與舊的對比:空間中既有全新購置的、設計雋永的現代家具,也應有承載著歲月痕跡的古董或舊物。一件嶄新的極簡沙發,旁邊可能放著一張從跳蚤市場淘來的、充滿磨損痕跡的老木凳。新物件代表了當下的生活,舊物件則連結了過去的歷史與故事,兩者的並存讓空間充滿了時間的厚度 。
正是這些看似對立的元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明與暗、滑與糙、直與曲、新與舊——共同構築了一個既非全然日式,也非純粹北歐的獨特場域。它是一個充滿了內在張力、卻又無比和諧的整體。學會運用對比,就是學會了Japandi設計的最高心法,能讓你的客廳超越風格的表象,達到一種耐人尋味的、平衡的藝術境界。
為了幫助您更直觀地將Japandi風格融入生活,我們將以上10個關鍵濃縮成這份清晰的實踐清單。您可以將其作為您打造理想客廳的行動指南與檢查表。
元素 (Element) | 核心概念 (Core Concept) | 實踐建議 (Practical Suggestions) | 避免事項 (What to Avoid) |
哲學 (Philosophy) | 不完美的溫度 (Imperfect Warmth) | 擁抱帶有歷史與個人故事的物件。專注於創造舒適與滿足感。 | 追求完美無瑕、如樣品屋般的冰冷空間。 |
空間 (Space) | 留白之詩 (The Poetry of "Ma") | 進行徹底的斷捨離。善用隱藏式收納。讓重點家具有呼吸的空間。 | 將每個角落與檯面都塞滿物品,造成視覺擁擠。 |
色彩 (Color) | 溫潤中性+對比 (Warm Neutrality + Contrast) | 基調:米白、淺褐、柔和灰。點綴:黑色、炭灰、深色木材。 | 鮮豔、飽和度過高的色彩。缺乏質感的純白或單色調。 |
材質 (Materials) | 觸感與自然的對話 (Tactile & Natural Dialogue) | 混合淺色木(如橡木)與深色木(如胡桃木)。疊加亞麻、羊毛、石材與藤編。 | 大量使用塑膠、壓克力等合成或過於光亮的材質。 |
光線 (Lighting) | 層次感的氛圍 (Layered Ambience) | 以紗簾最大化自然光。使用暖色調的吊燈、立燈、檯燈與蠟燭組合。 | 單一、冰冷、刺眼的中央頂燈。 |
家具 (Furniture) | 機能性的低矮極簡 (Functional, Low-Profile Minimalism) | 選擇低矮的沙發與桌子,線條乾淨。投資於高品質、設計永恆的工藝品。 | 笨重、過度裝飾或潮流性過強的家具。 |
織品 (Textiles) | 編織溫暖 (Weaving Warmth) | 層疊對比鮮明的紋理:平滑的亞麻沙發搭配粗針織羊毛毯與黃麻地毯。 | 使用同花色、同材質的套裝織品。圖案過於繁複吵雜。 |
植栽 (Greenery) | 生命的雕塑 (Living Sculpture) | 依植物的「形態」來挑選(如琴葉榕、虎尾蘭)。使用簡樸的陶土或水泥盆器。 | 過於擁擠、如叢林般的佈置。使用塑膠假植物。 |
飾品 (Decor) | 精選有故事的物件 (Curated & Meaningful) | 只選擇具備功能性或承載個人故事的幾件物品。欣賞手工製作的不完美。 | 為了填補空間而購買的量產、無個人情感的裝飾品。 |
平衡 (Balance) | 對比之美 (The Beauty of Contrast) | 有意識地運用對立元素:明/暗、滑/糙、直/曲、新/舊,創造動態平衡。 | 空間中所有物件的顏色、材質或形狀都過於單一、缺乏變化。 |
走過這十個關鍵的旅程,我們或許會發現,Japandi所探討的,已遠遠超出了室內設計的範疇。它不僅僅是一套關於如何佈置客廳的規則,更是一種溫柔而堅定的生活哲學,一種在現代生活的紛擾中,重新找回內心秩序與寧靜的方式 。
Japandi教會我們的,是在簡約中發現豐富,在不完美中看見詩意,在日常的微小事物中感受幸福。它鼓勵我們放慢腳步,用心去感受陽光穿過紗簾的溫度,觸摸木材與織物的真實紋理,欣賞一件舊物所沉澱的時光之美 。
將您的客廳打造成Japandi風格,最終的目的,不是為了複製一本雜誌上的完美圖像,而是為了創造一個真正能滋養您靈魂的空間。一個能讓您在結束了一天的忙碌後,可以徹底放鬆、與自己對話、與家人溫馨共處的家。